新兴小众运动借大运舞台“加桨”
8月6日,是成都大运会赛艇比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经过两天预赛铺垫,总共15枚金牌都在1天之内产生,赛道映射阳光,一条条艇在水面疾驰,赛场的忙碌程度达到极限。
同样是人在船上、船在水中,和千年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兴奋相比,起源于英国高校对抗赛的赛艇运动实为现代化工业产物,它给参与者带来的是“挑战自身极限”的快感,给观众带来的是更刺激的视觉冲击力。“朝辞白帝彩云间”的白帝城坐落在重庆奉节,向西大约700公里才能延伸到成都大运会赛艇举办地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由于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不见干流只见支流,成都市作为内陆城市,赛艇运动对当地多数大学生来说还是个新鲜事——把赛艇纳入成都大运会3个自选项目,正反映出组委会希望借大运会这个面向全世界的竞赛舞台推广新兴项目的用心。
【资料图】
“这届大运会除了15个必选项目,还加了赛艇、武术、射击这3个自选项目,这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体育项目。”成都大运会火炬手、皮划艇世界冠军赵晓俐说,“赛艇能够入选大运会,一是因为这个项目特别注重团队合作,一定要艇上所有人齐心协力才可以。二是因为在我们国家、在成都,赛艇正慢慢被更多人了解,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赛艇队也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赛艇运动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精神”的标准远甚于商业化程度更高的足球、篮球和排球项目,其中道理其实不难理解:足球、篮球、排球都需要超级明星来弥补队友的短板并提升收视率,一场比赛的胜负由超级明星所决定亦属寻常,但赛艇运动的特点就是“一视同仁”,“一条艇上无论两个人、4个人还是8个人,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掉链子’,只要有1个人水平不够,整条艇就不行了,所以赛艇是一个特别讲究‘团队协作、人人平等’,特别适合培养普通青少年团结协作精神的项目”。
“虽然我们开始落后一些,但我们途中速度是强项,我俩昨天就已经商量好了,如果落后了我就根据对手的节奏喊她(加桨),看到机会就往前追。”和周羽秀搭档获得本届大运会女子双人单桨赛艇冠军的张佩歆说,“到1500米我们已经追到第一了,最后500米冲刺荷兰队拼命追,我俩也吓得拼命划。”
男子四人单桨冠军艇当中有3人来自成都体院,只有二桨宗照山来自山东体院,所以刘江宇说:“尽管我们配合时间不是很长,但就是靠着我们4个人的齐心协力,按照教练的战术布置,最终赢得这枚金牌。赛前我们几个就说了,我们主场作战,拼了命也要把比赛拿下来,我们绝对不要在这里输给对手。”
在本届大运会添加的3个自选项目当中,武术20枚金牌,中国队拿到11枚;射击18枚金牌,中国队拿到6枚;赛艇15枚金牌,中国队拿到4枚(女子双人单桨、男子四人单桨、女子四人单桨、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无论是设项,还是教练、队员们的优异表现,都让“自选项目”成为成都大运会当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赛艇的竞赛内核是带一些‘贵族气质’的,但这项运动其实是很亲民的。在我们赛艇俱乐部,孩子们一节课两个小时,收费是340元,这个价格和一些课外的音乐辅导、美术辅导、文化课辅导相比,一点儿也不贵,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家庭也能负担。赛艇不是奢侈的贵族运动,是在有水域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普及的运动,就算现在是小众运动,也是随着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能在学校里推广的小众运动。”赵晓俐退役以后,选定了成都这个近乎“赛艇荒漠”的地方作为基地,来推广和普及这项她认为特别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运动。
“我退役以后在这里成立了成都第一个赛艇俱乐部,孩子们的训练热情非常高。我们也和成都十几所中小学校签了共建协议,让学生了解、参与赛艇。我们在锦城湖(高新区锦城湖,水域面积接近70万平方米)这里的公开训练,也让更多人近距离看到了赛艇这项运动,很多家长就是路过看到以后,觉得这个项目有意思,才把孩子送来跟我们一起练。”赵晓俐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赛艇女子四人双桨两枚金牌,让更多国人开始感受到赛艇运动的独特魅力,而更简单易学的桨板和小帆船,也在不断培养家长和孩子对“船”和“艇”的兴趣。
“没有中学生哪儿来的大学生?项目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国家现在对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很重视了,但是对赛艇这样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兴项目,组织比赛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比如赛艇,我们比较难找到全国中学生的比赛,中学生不玩这个项目,大学生再开始培养兴趣就有些晚了。”赵晓俐希望,学生体协能够指导、组织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比赛,给喜欢赛艇的孩子们一个释放、提高的竞赛舞台。
“我们俱乐部有不少小学员,可能一年到头都盼不来几场比赛,前一段时间的大运会测试赛,我们60多个孩子参加测试赛,家长们的热情非常高。国内比赛比较少,这是我们普及新兴项目要面对的实际困难。”赵晓俐了解到,赛艇运动开展好的国家都是以青少年为基础,而不是只练专业队,“他们从11岁到15岁,每个年龄段都能有上千个孩子经常参加比赛,从育人的角度讲,孩子大概8岁以后就具备划桨能力了。所以,在四五岁的时候用皮划艇和小帆船打基础,能力突出的转向赛艇,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赛艇运动就会慢慢挖掘出蕴含在民间和校园里的巨大潜力”。
本报成都8月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