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抄底 不解困只捡漏 天天微头条
李嘉诚最近在地产上发力,主要是购买香港地产,包括但不限于内地遭遇困境房企在香港房产,李嘉诚善于压价,并不理会内地房企遭遇多少困难,显示出成熟商人特有的一贯秉性。
(资料图)
6月19日已经94岁高龄的李嘉诚现身广州,位于广州的合景泰富与龙光集团在香港的一宗地产,是李嘉诚看中的优质项目。
2017年龙光与合景联合体以168.55亿港元的代价买下港岛南区鸭脷洲利南道宅地,可建总楼面逾76万平方呎,刷新香港保持了20年的地价纪录,为香港地王,总地价较市场最高估值(约110亿港元)溢价53%,合景和龙光将此地块打造成豪宅项目凯玥。
但时过境迁,项目面世后销售情况不佳,回款缓慢。而另一方面,龙光与合景出现债务违约,凯玥被债权人摆上售卖架。
据报道,龙光与合景曾以凯玥作为抵押担保,从汇丰银行等银团获取102亿港元开发贷。目前,债权银团计划出售这笔贷款的多数权益,长实为潜在买家之一。
当初李嘉诚也参与了该地块的竞标,不过龙光与合景出资更高。李嘉诚有意出手,应该是希望以更低价拿到项目。
这种趁对手危机压价的行为,历史上也出现过。恒大去年要出售位于香港的中国恒大中心,李嘉诚报价90亿港元,而该项目2015年从刘銮雄手中以125亿港元购得,中国恒大中心最终被债权人接管。
内地房企在发展比较顺遂的那几年,在香港也频频拿地,和他们相比,香港豪门似乎显得比较小气,甚至有边缘化的迹象。
内地房企确实咄咄逼人,主要是市场长期繁荣,房企胆子比较大,大多数企业净负债率超过100%,基本上靠大规模负债扩张,在银行以及形形色色的融资管道支持下,房企敢于拿地,优质地块往往引来争抢,价格抬得很高。
2017年凯玥项目竞拍,内地房企就从香港房企手中夺得项目,作为本土耕耘多年的房企,香港房企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进取心,甘愿让贤。
这背后,是两者发展模式和对风险的体会不同。香港数千亿市值的房企,年销售额并不高,多数年份都是几百亿元,大多数收入来源是自有商业出租,或者持有土地、房产项目的升值。而内地房企习惯于高周转,喜欢扩大规模,这就导致对银行融资的依赖非常大,对销售的依赖很强。市场销售稍有不畅,就会影响周转,存货无法出售,银行贷款无法清偿。
香港地产经历过很多轮兴衰,房产商了解杠杆的风险,绝不敢大肆举债,长实几乎没有负债,就不必承担来自债权人的压力,商业出租带来的现金流也很稳定,不必依赖地产销售,所以香港房企销售额不高,但市值一直维持高位,是因为持有资产很值钱。另外这些企业善于判断趋势,在高点避险的意识很强,等到风险爆发时,他们再次进场,手中有大把现金可以捡漏。
李嘉诚是地道的商人,商人以寻求利益为准则,在商言商。看到风险就走,看到机会就来,李嘉诚最近两年频繁竞拍香港土地,2021年购地花了174亿港元,去年市场估值最高达近150亿港元的九龙启德地王被李嘉诚以87亿港元的价格竞得,该地块引多家豪门竞争,竞争对手出价比李嘉诚更低。这说明李嘉诚又看到了利润空间。
在商言商是好习惯,有些内地企业在并购或者股权买卖时,掺杂了太多其他因素,导致成本太高,或者在非主业方面付出太多,最后遇到困难难以自救,也缺少支援力量。寻求利润和做慈善,两者并不冲突,但要相对隔离。
李嘉诚这波操作尽显老辣,一个波段下来既减少了风险,又能保存实力去捡漏,只有经历过风浪才能操作得如此平稳。